
作为我国粮食供应链的关键节点,山东省港口集团所属日照港的粮食接卸能力持续稳固。日前,随着又一批进口大豆通过全国产自动化设备完成接卸,这座港口年进口粮食接卸量已超千万吨,为全省乃至全国粮食安全保障筑牢港口支撑。
在日照港粮食智控中心,粮食码头数字孪生平台正实时呈现着现场作业动态。作业人员轻点鼠标,就可远程监控现场转运、入仓、出仓等全流程作业情况,智能化水平达到行业领先标准。
刚刚投入使用的我国首台全国产自动化粮食连续卸船机,高约30米、长近50米,正重塑着粮食接卸的作业图景。“这是我们刚刚投用的国产自动化粮食连续卸船机。”日照港裕廊公司生产业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我国港口机械装备领域的一次重大创新突破。
“该设备创新融合螺旋取料、带斗垂直提升及水平输送、动态无尘转料衔接、全自动作业控制及安全防护等四大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负责人表示,其核心技术与关键部件实现100%国产化,最大卸船效率达每小时1500吨。
“粮船到港,高效接卸是头等大事。”负责人说,目前他们使用的连续卸船机,基本都是国外产品,单台采购成本数千万元,配件维修成本高、周期长,且面临断供风险,严重制约港口运营效率和供应链安全稳定。作为粮食接卸大港,需要一台更聪明、更环保的连续卸船机。最重要的是,它需要一颗“中国芯”。
聚焦痛点,日照港联合武汉理工大学、武汉开锐海洋起重技术有限公司组成攻关团队,开创了“需求—研发—应用”的协同创新模式,构建起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

从图纸到投产,全国产自动化粮食连续卸船机仅用时8个月。数据显示,新设备与现有几种主流卸船机相比,在小时效率提高25%的基础上,年节电达185万度,破板结能力提升80%;单舱清舱量降至13%,比同类设备降低48%,在提质增效、降本降耗、绿色低碳等方面成效显著。
“以前清舱时,我们要全副武装下舱作业。现在我们在远程就能精准操控。”日照港技术创新中心研发人员说,智能化作业既保障了职工健康,又大幅提升了作业安全性。
“现在自己掌握制造关键部件的技术,再也不怕断供了。”日照港裕廊公司生产业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日照港大豆年接卸量超千万吨。国产装备的投用,国产装备的投用,不仅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更以省属国企的硬核实力,为我国粮食供应链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充分彰显了国企在服务国家战略、保障民生安全中的顶梁柱作用。
文章来源:山东省国资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