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而兴 广西如何撬动“蓝色经济”?

北部湾国际门户港钦州国际集装箱码头。人民网记者 欧阳易佳摄

北部湾国际门户港钦州国际集装箱码头。人民网记者 欧阳易佳摄

站在铁山港作业区观景平台眺望,眼前一派繁忙景象:十余台门座式起重机沿码头一字排开,抓斗起落间,卸船机将货物精准输送至传送带。

“今年1—8月,我们的货物吞吐量已达1926万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52万标箱。”北部湾港北海码头有限公司党群部工作人员周波说,这些数字意味着,几乎每分钟就有一个标准箱在这里完成装卸。

数字背后,是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丰硕成果。作为我国西部地区唯一沿海省区,广西正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成为联接粤港澳大湾区与东盟国家的重要枢纽。码头昼夜不息,勾勒出中国与东盟经贸往来最繁忙的剪影;班列往来穿梭,编织着西部地区通江达海最便捷的梦想。

北部湾国际门户港钦州国际集装箱码头全貌。人民网记者 欧阳易佳摄

北部湾国际门户港钦州国际集装箱码头全貌。人民网记者 欧阳易佳摄

向海而兴:陆海新通道构筑开放新格局

2019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这条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建设的大通道跨越山海、纵横绵延,其出海口全部指向同一个地点——北部湾。

在这条大通道建设中,北部湾港发展迅猛。数据显示,2025年1—9月累计完成724.81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0.34%,货物吞吐量累计2.67亿吨,有望在2025年突破“千万标箱大港”目标。

“海洋经济已成为推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引擎’。”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副局长宁向军介绍,我们聚焦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基于广西海域现有的资源禀赋和技术条件,对项目实行提前介入、超前服务,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完成项目涉及生态保护红线、利益相关者等前期协调事项,在坚决守住守好生态底线的前提下,为重大项目用海提供高效服务保障。

项目用海审批速度直接关系到项目落地,创新举措发挥了关键作用——广西在全国首创海域使用权与海砂采矿权“两权合一”联合出让,推进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打通涉海项目不动产登记“最后一公里”,实现“交海即交证”。

从“项目等要素”到“要素等项目”,北部湾用审批的“加速度”,跑出了发展的“高质量”。数据显示,2017—2024年,广西累计批复项目785个,涉及用海面积79.27万亩,项目投资额约2629.33亿元。港口周边,北部湾新材料、太阳纸业、信义玻璃等龙头企业集聚发展,形成了绿色化工、硅基新材料、高端纸业等六大主导产业。目前,六大产业共有工业项目241个,其中百亿级项目27个,构建起千亿级临港产业带。

智慧赋能:创新驱动港口转型升级

在铁山港作业区,科技创新正驱动着传统港口的智能化升级。4号泊位上,全国首套自动化远控负压除尘漏斗正在精准作业,标志着北海码头在“人工智能+港口生产”融合发展领域迈出坚实步伐。

“散货智能理货系统投用后,我们的煤炭卸船效率突破8万吨/日。”周波介绍,十万吨级船舶平均作业效率显著提升。今年以来,北海码头针对主要货种刷新单船作业效率纪录22次,吨袋锂辉石、煤炭装卸效率分别大幅提升。

智慧赋能不仅体现在装卸环节。通过“北港通”APP新增的司机评价功能、“一船一档”系统,港口服务效率持续优化,大幅缩短台账制作时间,客户满意度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广西加快推进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共有效处置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面积约2941.67公顷,处置率达96.14%,有力盘活了存量海域资源,为港口发展拓展了新空间。

生态优先:碧海蓝山的绿色实践

广西白浪滩全貌。受访者供图

广西白浪滩全貌。受访者供图

在北海银滩,细软的白沙在阳光下闪耀,碧蓝的海水轻拍着3.3公里长的修复岸线。谁能想到,这里曾经是一个又臭又脏的废弃渔港?20世纪70年代,当地村民为生计将沙滩挖开改造为渔港,多年弃用后导致沙滩萎缩、海水污染,严重破坏了岸线生态。

“渔港的存在不仅破坏了自然岸线,还导致了海洋生态环境的恶化。”北海银滩景区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陈桂聪回忆道。为此,北海实施了退港还滩工程,其中银滩中区岸线修复项目总投资5031万元,咸田港退港还滩项目投资8652.73万元。通过累计修复岸线3.3千米,修复沙滩面积约16.72万平方米,完成退堤、退陆还海面积4.04万平方米,岸滩回填沙约14.5万立方米,昔日废弃渔港已焕发新生。

退港还滩,还的是碧波银沙,银滩岸线污染、内港“脏乱差”问题得到根本解决,东西两段5.2公里的沙滩岸线实现联通,成为真正的“十里银滩”。来自东北的游客赵女士是第五年来北海过冬,她带着孩子漫步在新修复的沙滩上,满意地说:“我们东北老家现在已是寒冬,而这里依然温暖如春,碧海银滩名副其实。”

这样的生态修复成果在广西沿海地区比比皆是。2019年以来,广西获批中央资金支持的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10个,总投资40.36亿元。目前已完成整治岸线195公里,修复滨海湿地3324公顷,修复红树林1366公顷。

北部湾近岸海域水质良好,常年位居全国“第一档”水平。受访者供图

北部湾近岸海域水质良好,常年位居全国“第一档”水平。受访者供图

世界为广西的生态答卷打出了高分——2025年6月,钦州市犀丽湾案例在第三届联合国海洋大会上作为全球唯一入选的海岸线生态修复案例获评优秀。9月,防城港市西湾与钦州市孔雀湾项目又斩获联合国“海洋十年”中国行动国际合作种子基金重点项目。

如今,北部湾海域已成为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最高的海区之一。近岸海域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种群数量超过300头,在涠洲岛识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布氏鲸数量超过60头,“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壮美盛景已成为广西海滨的独特风景。

来源:人民网
2 点赞

图片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内容转载于其他平台 不代表本平台观点立场

长期征集各类线索| 邮箱:wytglx@163.com

相关文章

海南离岛免税“购物车”扩容提质 激发消费新活力

11月1日起,海南离岛免税优化政策正式实施。海口海关数据显示,海南离岛免税新政执行首日,免税购物金额7854.9万元,较政策实施前一日增长6.1%,政策拉动效应初步显现。 图为海口…

阅读全文

广新控股集团持续深化改革攻坚 全力决战决胜收官年

“迎难而上,打好收官战;深化改革,擘画新蓝图。”当前,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进入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广新控股集团坚持把改革作为首要任务,号召全体干部职工以决战决胜姿态,全力打赢改…

阅读全文

华南地区首个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正式启用

为更好服务国家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全面提升船舶和港口服务能力和水平,10月10日,由广东能源集团天然气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肇庆港德庆港区西江能源枢纽中心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以下…

阅读全文

7000车位“兰花领袖”号汽车滚装船首航福建省福州港江阴港区

近日,福建省福州港江阴港区迎来中远海运特运旗下7000车位LNG双燃料汽车滚装船“兰花领袖”轮成功首航,创下港区滚装船接靠吨位新纪录。近1700辆商品车扬帆出海,以东南(福建)汽车…

阅读全文

三亚国际免税城单日销售额破亿

10月5日,三亚国际免税城单日销售额突破1.2亿元,体现海南免税消费市场的强劲活力。 国庆中秋假期,45大免税品类、超800家国内外知名品牌齐聚中免海南六大门店,组成首店矩阵,持续…

阅读全文

深圳蛇口港口岸升级为全国首个“海空一体”复合型口岸

9月23日,招商局集团旗下蛇口港口岸扩大开放增加跨境直升机出入境功能通过国家验收,标志着深圳国际邮轮母港正式升级为全国首个集海空运输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口岸,将助力深圳口岸经济和低空…

阅读全文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