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鲜报·“十四五”亮点丨连续15年全球第一!大国制造凸显硬核实力

“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总体规模已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亮眼数据折射出大国制造的硬核实力。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顶住外部压力、经受风雨洗礼,家底更加厚实。

这是在位于重庆市两江新区的赛力斯汽车超级工厂拍摄的即将下线的新能源汽车。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规模优势持续夯实。“十四五”期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增量预计达到8万亿元,对全球制造业增长贡献率超过30%;制造业门类体系完整优势更加明显,在全世界504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大多数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20年至2024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年均增长7.9%和8.7%。新能源汽车产量从2020年的约140万辆提升到2024年的1300多万辆,产销量连续10年保持全球第一。

产业基础更加牢固。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船舶等重点产业链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同步形成百余项标准和千余项发明专利,产业基础薄弱问题逐步缓解,重点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稳步提升。

“爱达·魔都号”邮轮靠泊在青岛邮轮母港码头(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如今,中国不能造的越来越少、能造的越来越好。

更多“数得着”“叫得响”的成果持续上新:“嫦娥”落月、“天和”驻空、“北斗”组网,C919大飞机实现商飞,“爱达·魔都号”大型邮轮建成运营,CR450动车组成功下线。

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支撑美好生活:新能源汽车更好开了,具备组合辅助驾驶功能的乘用车新车占比达62.1%;智能高效稻麦联合收割机1分钟就能收割600公斤作物;人形机器人从“舞台上动起来”正向“家庭里用起来”进化。

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展馆内,观众在宇树机器人展台观看机器人拳击展示。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中国制造的一次次跃升背后,有坚守实业的汗水,有不断创新的智慧。

25.7%,这是今年上半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离不开一家家企业心无旁骛做实业,一心一意谋主业。

570多家工业企业入围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4万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达到1557家;工业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数去年达124.4万件……抓住新机遇、焕发新活力,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成就了中国“智造”新风景。

由大向强、攀高向优,开启新的五年,“中国制造”这张名片将愈发闪亮。

 来源: 新华社

3 点赞

图片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内容转载于其他平台 不代表本平台观点立场

长期征集各类线索| 邮箱:wytglx@163.com

相关文章

一组数据看中国外贸“向绿色”发展步伐加快

编者按:今年前三季度,风力发电机组及零部件增速超过30%;光伏产品已经连续4年出口额超过2000亿元;电动汽车出口量去年首次突破了200万辆……近年来,中国外贸企业积极顺应贸易绿色…

阅读全文

海南离岛免税“购物车”扩容提质 激发消费新活力

11月1日起,海南离岛免税优化政策正式实施。海口海关数据显示,海南离岛免税新政执行首日,免税购物金额7854.9万元,较政策实施前一日增长6.1%,政策拉动效应初步显现。 图为海口…

阅读全文

进博会场整装待发 静待开幕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即将于11月5日在上海拉开帷幕,目前进博会举办地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各项展前准备工作有序推进,静待盛会。图为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内的进博会主题装饰(11…

阅读全文

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一线观察|河北:“绿”动未来!传统产业解锁“新玩法”

在“双碳”目标与数字化转型浪潮双重推动下,河北传统制造业正悄然蜕变,不少企业以绿色为底色、以智能为引擎,在提质增效与低碳转型中探索新路径。 秦皇岛市的乔氏台球文化体育产业园项目进展…

阅读全文

中拉工商界发布郑州倡议 共绘“向新向智 共赢未来”新蓝图

11月3日,第十八届中国—拉美企业家高峰会在郑州开幕,峰会以“向新向智 共赢未来”为主题,由中国贸促会、河南省人民政府、中国人民银行共同主办。 国家有关部委领导,来自近30个拉美和…

阅读全文

神舟二十一号乘组确定:张陆、武飞、张洪章

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供图 人民网北京10月30日电 (记者米媛、赵竹青)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经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神舟…

阅读全文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