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数据局:释放数据要素乘数效应,实现数据“动起来、用起来、活起来
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28日讯(记者 李方) 9月28日上午,国家数据局举办“数据要素×”系列第三场新闻发布会。重庆市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胡军国指出,重庆以率先承担数字中国建设综合试点为契机,扎实推进数字重庆建设,创新打造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率先建成市域一体、两级管理、三级贯通的公共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乘数效应,较好实现数据“动起来、用起来、活起来”,有效提升了超大城市发展、服务、治理效能。
胡军国表示,重庆首先推动“数据要素×”产业创新,深入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扎实推动城市、医保、汽车、隆鑫摩托等国家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试点,迭代推进低空城市安全巡检、疾病病理诊断等国家行业高质量数据集先行先试,探索开展数据资产登记确权,为重庆构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和“416”科技创新布局注入强大动能。
其次,推动“数据要素×”民生服务。全面归集共享健康、教育、就业、生活等民生服务领域数据,打造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深度融合的政务服务总入口“渝快办”,纳管出生证办理、退休养老等全生命周期政务服务事项2900余项,上线社保医保查询、育儿补贴等便民服务1800余项,打造群众就医、企业开办等高效办成一件事85件,一网通办率达85%,真正跑出民生服务“加速度”。
“比如,过去孩子入学需要线下排长队、跑动3次、提交10份材料、耗时超15天,现在实现全程网办,仅需学生家长身份证、5天内就能收到通知书。”胡军国说。
最后,重庆推动“数据要素×”城市安全,强化数字赋能感知预警,通过打造“韧性安全城市治理一张图”,实现60万余个风险点位全落图、2100万余个感知设备全接入、1900万余件事件全汇聚,相关隐患数据全提示、问题数据全推送,有效推动了各类风险早发现、早处置。强化数字赋能指挥调度,通过数据流整合带动业务流、决策流和执行流,融合视联网、单兵设备、无人机等资源,开发AI视频孪生、融合会商等功能,形成“一体部署、三级贯通、五级调用、多跨协同”指挥调度体系,确保城市在日常情况下高效运行、极端情况下安全运行。
山东数据局:持续提升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成效
山东省大数据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綦琳在会上表示,山东以开展“数据要素×”行动为契机,深化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机制创新、模式创新,构建“数据要素×”创新服务体系,持续提升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成效。
綦琳介绍,山东重点开展了五方面工作。一是让数据“有规”,更让生态“有序”。山东加快推进《山东省数据条例》立法,出台《公共数据资源登记管理规范》《公共数据资源授权运营管理办法》《公共数据开放办法》《数据交易规范指引》等文件,制定数据标准规范283项,让数据开发利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标可据。
二是让数据“够用”,更让数据“好用”。聚焦“产数”能力提升,实施数字政府建设一体化综合改革,统筹规划建设全省统一的基础信息平台和各级各类业务系统。聚焦“供数”能力提升,建成“1+16+N”全省一体化大数据平台体系,开展数据共享520亿余次,开放数据480亿余条。聚焦“用数”服务,深入开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打造授权运营场景141个。同时,围绕人工智能发展,在工业制造、交通运输等领域打造高质量数据集90余个。
三是让数据“流通“,更让数据“畅通”。举办“数据市场建设暨供需对接齐鲁行”活动,上线“数据大集”,促进供需精准对接。扎实推进国家数据基础设施“隐私计算”方向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开展可信数据空间建设。目前,山东数据交易公司、青岛大数据交易中心2家数据交易累计上线数据产品1900余个。
四是让数据“赋能”,更让产业“繁荣”。依托山东半岛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海洋资源,海洋数据开发利用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已汇聚高质量海洋数据超过50PB、占全国的1/4;建成海洋大数据交易服务平台;深化数据在海洋渔业生产、防灾减灾等领域应用,烟台市海洋牧场智能管控平台已汇聚18类、192种“空天海地”数据,监测时效提升50%、单位海域产出提升19%;威海市开发海洋预报数据模型,分析预测大风等气象因素对渔区的影响,累计保障渔获物总值约30亿元,降低渔船燃油等费用近7亿元。
五是让人才“有为”,更让人才“有位”。出台加快数字人才培育的若干措施,实施数据专业素养提升工程。举办数字技术领域高级研修班51期,培训高层次和急需紧缺数字人才1500余人。在各级党政机关推行首席数据官制度,在企业推行总数据师制度,设立大数据工程技术职称,不断拓展了数字人才发展空间。
“下一步,山东省持续围绕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主线,激发数据要素强劲动能,为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山东力量。”綦琳说。
广东省数据局:聚焦实数融合,开展数据要素价值全周期探索
广东省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天广在会上回答中国经济网记者提问时表示,广东发挥大湾区市场主体众多、产业发展活跃、数据资源丰富、应用场景广阔等综合优势,聚焦实数深度融合一条主线,全力开展数据要素价值全生命周期探索。
王天广介绍,广东重点开展了三方面工作,首先是多维度供“燃料”。建立全省公共数据目录“一本账”,“一网共享”平台累计服务2342个部门的26万个数据需求,“开放广东”平台向社会开放公共数据超270亿条,为“高效办成一件事”提供坚实数据支撑,以基础“燃料”助力广东政务服务惠民生显温度。
其次,全方位强“根基”,先后出台了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政务服务数字化条例、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实施意见、公共数据管理办法和省“数据二十条”等政策文件,目前正在加快《广东省数据条例》立法。国家数据局首批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的63个试点中,广东占有6席。
第三,多载体培育“生态”。通过发挥广州数据交易所等平台作用,畅通数据流通利用大动脉,在陶瓷、能源、海洋渔业等领域,以数据要素破解了传统产业难题,让数据从“沉睡的金矿”,变成了“流通的资产”。全力开展全省标杆数据企业培育。加大高素质数字人才的供给,出台省大数据工程技术人才职称评价标准、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管理办法,将多个数据相关职业纳入培训补贴范围。已有1416人获得大数据专业职称证书。
王天广指出,下一步,广东将持续深化供“燃料”、强“根基”和育人才等工作,为培育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贡献出更多“广东实践”。
江苏数据交易所挂牌5个月 上架数据产品近四千个
江苏省数据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兼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秀斌在会上表示,江苏从场内数据交易体系构建入手,从制度、资源、市场三方面协同发力,着力解决数据“不敢用、不够用、不好用”的矛盾和问题,让数据从“存起来”的资源,变成“用起来”的工具、“活起来”的资产。今年4月,江苏省统一的数据交易所挂牌运营,5个多月以来已上架数据产品3933个,集聚数据商和第三方服务机构1864家,推动数据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乘数效应竞相显现。
李秀斌指出,国家出台“数据二十条”后,江苏战略性重构省市县三级数据管理体制,今年4月,颁布实施省级数据法规《江苏省数据条例》;按照国家“1+3”政策体系,配套出台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管理办法、实施方案和资源登记规范,明确“谁运营、怎么运营、怎么监管”;率先组建省级数据标准化委员会,贯彻《国家数据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加快推进标准化工作。
另一方面,国家强调数据资源建设,江苏把“有数据、有海量数据、有高价值数据”作为数据工作的根本,推进构建以公共数据“一本账”为标志的全省一体化数据资源体系,今年内将基本建成,让数据找得到、调得出。
“我们梳理了676项高价值数据,与国家同步上线数据资源登记平台,截至9月中旬已登记2705类数据,数据标注领域也有多个案例入选国家优秀案例集,为数据应用提供优质原料。”李秀斌说。
来源:中国经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