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探新记:黑科技让“诗和远方”触手可及

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内,坐落着一座直径达14米的半球形装置,无需佩戴任何设备步入其间,便能“穿越”到拥有九百余年历史的应县木塔内,近距离感受其通体无钉的精巧工艺。

这是2025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现场的一幕。本次博览会汇聚了全国文旅产业发展成果和创新实践案例,集中展示了一批AR、VR、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文旅领域的创新应用,为广大游客打造了一场可感、可触的科技文旅盛宴。

9月12日,观众在2025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上参观多业态文旅球幕。新华社记者 伍志尊 摄

“相比于传统的投影来说,我们的多业态文旅球幕空间采用8K超高清屏幕拼出360°全景画面,画面的细腻度、色彩的丰富度都能达到极致,高度还原真实场景。”深圳市欻与无影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李萌说。

借助科技手段实现“沉浸式观展”,是此次博览会的一大亮点。

“戴上眼镜,体验者抬手‘敲击’虚拟编钟,清脆的乐声便传入耳中。”乐奇公司文旅副总裁季海卫表示,借助高精度点云地图等空间计算核心技术,可以打破文旅的时空限制,虚实结合的模式不仅让游客参与感更强,也让历史故事的讲述更有吸引力,目前公司已和多地博物馆、重点景区合作。

9月12日,观众在博览会上体验交互项目。新华社记者 伍志尊 摄

机器人企业带来了机器人乐手“寂静”。它手持鼓棒,双臂灵活,以几乎与人无异的节奏感和力度敲击鼓面,现场演绎《孤勇者》等曲目,熟练完成各种高阶鼓技,引来观众阵阵掌声。

机器人不仅在舞台表演中大放异彩,也在文旅服务的多元应用中展现出广泛潜力。走进博览会现场,能看到机器人带领游客去往设定点位游览,讲解展区特色,还有机器狗在执行安防巡检任务。

“机器人能讲解,会引路,连无人机都能用来急救,原来我们早就在‘未来世界’里生活了!”来自武汉的金女士说,此前,她对机器人、AR这类科技产品的认知,还停留在“手机、电视里的新鲜玩意儿”,而这次展会,让这些技术从屏幕里走到了她眼前。

9月12日,观众在博览会上参观。新华社记者 伍志尊 摄

中国旅游协会会长段强表示,数字技术重塑文旅体验场景,消费升级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已成为行业共识。科技正从各个维度融入文旅产业,让遥远的历史变得亲近,让复杂的出游变得简单,也让“诗和远方”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向往,而是更具温度、更触手可及的美好体验。

文章来源:新虎尾

3 点赞

图片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内容转载于其他平台 不代表本平台观点立场

长期征集各类线索| 邮箱:wytglx@163.com

相关文章

从火热经贸盛会,感受中国开放活力

编者按: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严重冲击世界经济的背景下,中国始终敞开大门,持续推进高水平开放,积极搭建各类合作平台,推动贸易畅通和互利合作。近来,一系列国际经贸盛会在中国各地蓬勃开展…

阅读全文

6组数据看双节消费市场活力十足

编者按:今年国庆假期与中秋节叠加,形成8天的长假。期间,各地区各部门通过政策支持和创新服务激发消费潜力,全国消费市场供给丰富、运行平稳,居民消费需求集中释放,市场活力不断增强。一组…

阅读全文

中国首艘5000吨级民间远洋医疗救援船下水

近日,由中船集团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设计的中国首艘5000吨级民间远洋医疗救援船下水,标志着我国民间远洋公益救援事业迈入全新阶段。 该船兼具远洋医疗服务、灾害应急救援、专业技能培训三…

阅读全文

国内首台百万等级褐煤发电机组投运

近日,中国能建华北院设计监理,天津电建、建筑集团建设的江苏能源乌拉盖2×1000兆瓦高效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1号机组顺利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标志着国内首台、国际首创的百万等…

阅读全文

数读中国|6个维度透视丰收节里“三农”新变化

编者按:秋分时节,金秋送爽,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如期而至,丰收喜悦洋溢神州大地。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让我们…

阅读全文

翼展长春 | 秋高气爽,向长春出发!

赴山海,赴长春! 18日,长春站发布信息,预计从19日到21日将发送旅客43万人次,到达旅客44万人次,日均运送旅客17.5万人次,高峰日为9月21日,运送旅客将达到23万人次! …

阅读全文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