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1亿立方米!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项目获突破

9月10日,从中国海油获悉,位于珠江口盆地的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项目—恩平15-1油田碳封存项目累计封存二氧化碳突破1亿立方米。该项目累计减少碳排放量相当于植树220万棵,标志着我国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术、装备和工程能力已成熟,对加速推进国家“双碳”目标达成、实现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640.webp (1).jpg

恩平15-1油田作为我国南海东部首个高含二氧化碳的油田,若按常规模式开发,二氧化碳将随原油一起被采出地面,不仅对海上平台设施和海底管线造成腐蚀,还将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

恩平15-1油田碳封存项目自正式投运以来,已持续安全运行超15000小时,高峰日注气量达到21万立方米,以“生态保护与能源开发协同推进”的创新模式,为我国海洋油气田绿色低碳开发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路径。今年5月,中国海油在该油田推动我国首个海上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投用,实现了海上CCUS装备、技术和工程的全链条升级,通过技术手段既驱动原油增产,又实现二氧化碳封存,开创“以碳驱油、以油固碳”的海洋能源循环利用新模式,未来10年,该油田将回注二氧化碳超100万吨,驱动原油增产达20万吨。

2 点赞

图片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内容转载于其他平台 不代表本平台观点立场

长期征集各类线索| 邮箱:wytglx@163.com

相关文章

国内首个智能网联科技创新基地启动建设

9月12日,中汽中心在天津正式启动智能网联科技创新基地建设,这将是我国首个智能网联汽车全价值链技术创新的综合性基地,标志着我国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迈入系统性创新新阶段。 中汽中心面向…

阅读全文

人性化、国际化、普惠化:智博会上的中国“智能新趋势”

9月7日,人形机器人在智博会上与观众互动。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新华社记者 伍鲲鹏 吴燕霞 赵佳乐 坐进汽车后只要说出需求,车辆便可自动调节空调温度、开启座椅按摩,并播放轻音乐。…

阅读全文

文旅探新记:黑科技让“诗和远方”触手可及

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内,坐落着一座直径达14米的半球形装置,无需佩戴任何设备步入其间,便能“穿越”到拥有九百余年历史的应县木塔内,近距离感受其通体无钉的精巧工艺。 这是2025中国文化…

阅读全文

国家数据局发布“高质量数据集典型案例” 人民网“主流价值语料库”入选

人民网北京9月13日电 (记者夏晓伦、许维娜)近日,国家数据局发布一批“高质量数据集典型案例”,人民网“主流价值语料库”成功入选。 此次评选是为落实“人工智能+”行动有关部署,按照…

阅读全文

中航集团国货航万里护航文物归乡

近日,承载中华文明印记的珍贵陶俑及浮雕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搭乘CA860航班安全抵达北京,中航集团国货航圆满完成海外回归文物保障任务。 围绕文物运输“零差错、零延误、零损伤”目标,国…

阅读全文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