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搭载气象雷达的海上升压站安装完成

8月16日,随着三峡江苏大丰800兆瓦海上风电项目H9海上升压站上部组块与导管架基础对接,我国首个搭载气象雷达的海上升压站完成安装。基于海洋气象监测与海上风电场协同运行的模式,该风电场正从能源生产向集能源、气象、公共安全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海洋工程拓展。

微信图片_20250819155433.jpg

海上升压站远景

“双碳”目标下,我国海上风电规模持续稳步发展,精准监测海洋气象,已成为保障海上风电场安全与高效运营的关键要素。海上升压站作为海上风电项目的“心脏”,是连接海上风电机组与陆上集控中心的枢纽,负责电能传输与信息交互。

三峡江苏大丰项目位于盐城市大丰区东北方向海域,由四个风电场组成。其中,H8-1#场址中心离岸距离80千米。长期以来,我国海洋气象监测网络主要集中在沿岸区域。离岸越远,监测设备密度越低,难以实时捕捉远海海域突发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气象卫星是远海气象的主要监测工具,虽然覆盖范围广,但其空间分辨率有限、数据更新周期长,对于雷暴等生命周期短、破坏力强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监测较滞后,不利于海上风电运维、远洋航运和渔业生产,而该项目将有效填补开阔海域、复杂海况的精细化、高时效气象监测缺口。

气象雷达通过发射并接收电磁波,探测大气中的云、雨、冰雹等目标,进而监测天气变化、追踪降水系统。该海上气象雷达采用当前国内最先进的双偏振S波段技术,探测半径超过230公里。普通雷达在暴雨和浓雾中的“视力”会下降,S波段雷达能够有效穿透狂风暴雨和海面盐雾,保证在台风、强降水等极端恶劣天气下,依然能“看得远、看得清”。据预测,该技术将大幅提升探测精度,运维人员可实时获取从海面到高空不同高度层的风速和风向信息,通过优化风机控制策略,增加发电效益,能够提前1至3小时对海上短临强对流天气进行预警,全年有效运维窗口期预计提升30%,为海上风电项目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坚强保障。

三峡集团与江苏省气象局创新了“联合设计、同步施工、整体吊装”一体化新模式。早在升压站规划之初,双方共同设计,设备制造同步进行,整体完成调试,一次性海上吊装,节省建设成本超30%,缩短工期50%。

下一步,该平台产生的气象数据将向渔业、航运、海事等部门开放共享,为海上作业船只提供更精准的航线气象预报和安全预警,从而提升整个海域的公共安全水平,真正实现“一次建设,多方受益”,助力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7 点赞

图片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内容转载于其他平台 不代表本平台观点立场

长期征集各类线索| 邮箱:wytglx@163.com

相关文章

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全面启动年度岁修工作

近日,随着白鹤滩电站1号机组C级检修开工,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2025-2026年度岁修工作全面展开。 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六座梯级电站(从左至右依次为:葛洲坝电站、三峡电站、向家…

阅读全文

长二F火箭成功发射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

10月31日23时44分,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航天员张陆、武飞、张洪章搭乘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奔向中国空间站,将与神舟二十号乘组会师并进行“太空换班”,开…

阅读全文

AG600“鲲龙”圆满完成首次野外环境汲水投水演练

近日,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获悉,我国完全自主研制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鲲龙”在吉林省松花湖水域完成首次野外环境下汲水投水演练,这也是该飞机首次在湖北荆门水上试验试飞基…

阅读全文

全球最大26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并网发电

10月29日,由东方电气集团自主研制的全球最大26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成功并网发电,刷新了全球已并网风机的单机容量与叶轮直径两项纪录,标志着我国在全球海上风电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处于领先…

阅读全文

数智赋能“十五运” 4条粤港澳跨境专线已建成

近日,从中国移动广东公司获悉,截至目前,该公司对广东省126个赛事场馆5G网络进行了优化,新增建设634个5G基站,并建成粤港澳跨境专线4条,为计时计分系统、场馆成绩系统、竞赛视频…

阅读全文

国家电网江苏句容抽水蓄能电站全面投产发电

10月28日,目前世界坝体最高的抽水蓄能电站——国网新源江苏句容抽水蓄能电站全面投产发电。 国网新源句容抽水蓄能电站上、下水库 国网新源句容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容量135万千瓦,安装…

阅读全文

发表回复